一、广西省考公务员报名流程
省考公务员报名需通过“广西人事考试网”进行,以下是详细的报名步骤。
首先,输入正确的网址,进入登录界面,界面如下图所示:
点击“注册”按钮,进入考生注册页面,界面如下图所示:
完成注册信息填写后,点击“注册”按钮即可完成注册。
再次输入网址,进入登录界面,登录成功后,系统将跳转到上传照片页面,界面如下图所示:
使用照片审核工具审核通过的照片,输入验证码,点击保存图片,成功后系统将跳转至主页面,界面如下图所示:
通过点击系统导航菜单中的“注册信息维护”选项,可跳转到修改注册信息页面,界面如下图所示:
在此页面可对考生个人信息进行修改。
通过点击系统导航菜单中的“选择考试”选项,可跳转到选择要报名的考试的页面,界面如下图所示:
通过点击相应的考试类别,选择相应的考试,进入考生选择省市页面,界面如下图所示:
选择省市后,点击“提交”,进入报考须知阅读页面,界面如下图所示:
点击接受按钮,进入考生填写报名信息的页面,界面如下图所示:
填写个人报考信息后,点击“保存”按钮,系统提示保存成功,可跳转到报考流程页面,界面如下图所示:
通过点击“选择报考职位”选项,可跳转到选择报考职位界面,界面如下图所示:
选择职位所在地市及相应职位,点击“保存”按钮,系统提示保存成功,可跳转到报考流程页面,界面如下图所示:
点击“报名信息确认”按钮后,跳转到报名信息确认页面,界面如下图所示:
点击“确认”按钮,系统提示确认成功后,跳转到报考流程页面。至此,考生填报信息结束。
审核通过的考生可以进行网上缴费,点击报考流程中的“网上缴费”选项,进入网上缴费页面,界面如下图所示:
考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支付网关,选择完成后点击“生成订单”按钮,可生成订单,界面如下图所示:
订单确认无误后,点击“支付”按钮,支付成功后再点击“支付完毕”按钮,完成网上支付操作,界面如下图所示:
通过点击系统导航菜单的“查看报考状态”选项,可进入查看状态页面,界面如下图所示:
通过点击系统导航菜单的“下载报名表”选项,可以进入打印考生信息表页面(后台自定义的考生报名表)。打印信息表操作必须在考生确认报考信息之后才能操作。如果考生的报考信息还没有确认,此时点击“打印信息表”就会弹出请先确认报考信息的提示框,界面如下图所示:
报考信息确认之后,可进入考生报名表打印页面,界面如下图所示:
点击“下载报名表”即可进行报名表的打印。
通过点击系统导航菜单的“打印准考证”选项,可进入准考证打印页面,界面如下图所示:
因为当前时间未编场,所以无准考证号、考场、座号信息。
通过点击系统右上角的“修改密码”选项,界面如下图所示:
在该界面可以对考生的登录密码进行修改。
通过点击系统右上角的“安全退出”按钮,界面如下图所示:
以上是“2019广西省考公务员报名流程”,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二、广西省公务员考试时间
2023年广西省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如下:
2月25日上午 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月25日下午14:00-16:30《申论》;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笔试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个科目,分值各100分。自治区级、市级的综合管理类职位(以下简称“A类职位”)使用A卷;县级、乡镇级的综合管理类职位(以下简称“B类职位”)使用B卷;行政执法类职位(以下简称“C类职位”)使用C卷;《计划表》中的合并职位按较高的机构层级确定试卷类型。
报考公安机关执法勤务类职位及特殊招录职位的人员还需参加专业科目测试,分值为100分。
面试时间:2023年4月1日至2日。具体时间、地点见面试公告。
面试严格实行考官、报考人员双抽签制度,即面试当天考官抽签确定考场,报考人员抽签确定参加面试的顺序。
公共面试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为合格。各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和自治区招录机关在面试结束当天公布面试成绩。
广西此次招录公务员共6781人,与去年相比扩招55.25%。重要时间节点如下:
1、报名时间:2023年1月31日8:30至2月6日18:00;
2、网上缴费:2023年1月31日8:30至2月8日18:00;
3、打印准考证:2023年2月21日8:30至4月2日8:30。
三、2012广西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和考试介绍
你好,以下是广西公务员报名时间和报考条件。
各招录机关具体的招考人数、职位、资格条件等详见《广西壮族自治区201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职位计划表》(以下简称《计划表》,见附件1)。
报考人员从2012年3月13日起,可以通过广西政府网(
报考人员对《计划表》中的专业、学历、学位、基层工作经历等资格条件需要咨询时,请直接与招录机关联系,招录机关的咨询电话见《计划表》。
为方便报考人员报考,自治区公务员主管部门还编制了《报考指南》,报考人员可以通过上述网站查阅。
本次考试采取网络报名方式,实行网上报名、网上资格审查、网上查询、网上缴费、网上打印准考证和报名登记表。报考人员可登录广西人事考试网(
报名期间,自治区公务员主管部门将于每天17:30在广西人事考试网定期公布相关报名信息,供报考人员参考。
1、报考申请提交。有意向的报考者请于2012年3月15日8:00至3月24日24:00,登录在线报名平台,填写个人信息并提交报考申请。资格审查通过后,需上传近期1寸免冠正面证件电子照片(格式为.jpg,大小不超过30KB)。每位报考者限报一个单位的一个职位,不得使用新旧两个身份证重复报名,报名及考试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报考者应认真阅读并理解职位资格条件,填写诚信报考承诺书,确保所提交的材料真实准确。如有提供虚假报考材料,一经核实,将取消报考资格。对伪造、变造相关证件、材料、信息以骗取考试资格者,将按照《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人社部发〔2009〕126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报名资格审查结果查询。报考者可在2012年3月15日8:00至3月26日17:30,登录在线报名系统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招录机关或县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将在报考者报名次日起2日内进行资格审查,并通过系统反馈审查意见。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者不得再报考其他职位。在2012年3月15日8:00至3月24日24:00期间,若报考申请未审查或未通过资格审查,可以更改报考职位;对于因开考比例不足而取消的职位,且已通过资格审查并缴费成功的报考者,接到通知后,可在2012年3月30日8:00至3月31日17:30期间更改报考职位,并在此期间查询资格审查结果。
招录机关对符合报考资格者不得拒绝报名,对未通过资格审查者需说明原因。招考职位要求的学历、专业等资格条件问题,由招录机关负责解释。
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者需在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报名费10元/人,考试费43元/科,共计96元)。未在规定时间内缴费者,视为放弃报考。
农村特困大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成员可申请减免考务费用。这部分报考者需先缴费,并于2012年4月20日携带相关减免费用申请、报名登记表或准考证以及家庭所在地县(市、区)扶贫办或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直接到考试地点所在的人事考试机构办理减免手续。因开考比例不足取消职位且改报未成功或自愿放弃报考资格的人员,广西人事考试院将按原支付账号通过网上银行系统退还报名考试费。
网上缴费时间为2012年3月15日8:00至3月27日24:00。
通过资格审查并缴费成功的报考者,请在2012年4月11日8:00至22日12:00期间,从网上报名系统下载、打印准考证1份(专业笔试人员需打印公共科目准考证和专业笔试准考证)及报名登记表2份,并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如打印准考证遇问题,请联系广西人事考试院。
报考者需满足以下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年龄在18至35周岁之间(1976年3月15日至1994年3月15日期间出生),应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可放宽至40周岁以下(1971年3月15日以后出生);(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六)具备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七)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艰苦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乡的部分职位可放宽至高中、中专学历。高中、中专及大专学历和非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报考者,其生源地或常住户口必须为广西。(八)符合自治区公务员主管部门和招录职位规定的其他资格条件。
报考职位明确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单位见习或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也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根据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的通知,2012年将拿出招录计划的10%(人民警察计划除外)定向招录在广西服务期满或服务时间满2年以上、考核称职(合格)的“四项目”人员。曾是“四项目”人员且已被录用为公务员的,不能报考定向“四项目”人员的招录职位。
报考学历条件降低为中专(高中)的职位和有常住户口或生源地限制的职位的人员,录用后需与招录机关签订服务协议,服务期限为5年。
以下情况的人员不得报考: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和曾被开除公职的;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现役军人;在读的非2012年应届毕业生,新录用未满2年(含试用期)的公务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公务员;已录取或服务期未满的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定向培养人员,以及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回避关系的招考职位。
本次招考所涉及的户籍、基层工作经历、服务期、现役、辞退、工作年限、处罚期限等有关资格条件的时间计算,均以2012年3月15日为截止日期,年限按足年足月累计。
另外,中公教育将在网站题库中发布历年考试真题和复习资料,供广大考生查阅参考。
详情请关注:广西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