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务员考试的流程和条件详解
如果你有志于成为一名公务员,首先需要了解公务员考试分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由于你对考试流程和条件可能还不太清楚,建议你下载2013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和2013年省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根据你所在的省份进行了解。公告中会明确报考条件、考试时间、职位表以及报名流程等重要信息。仔细阅读公告后,可以加深对这些信息的印象。然后,你可以购买教材开始备考。关键是要尽早行动。以下是一篇推荐的文章:许多考生在参加公务员考试时,既没有明确的考试目标,也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只是因为看到别人报考而跟风。由于准备不足,进入考场后感到迷茫,自然很快失败。在每年的公务员考试中,至少有70%的考生属于这种绿叶式的陪衬,他们只是让考场人数显得更多,注定是公考的炮灰。要成为公务员考试的真正竞争者,必须明确考试目标。公务员考试与普通过关性考试不同,这是一场竞争激烈的选拔性考试,只有提前准备,才能脱颖而出。要制定科学的备考计划,首先必须明确公务员考试“考什么”?从历年的公考真题来看,涉及的学科似乎很多,内容包罗万象。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例,它包括从语文到数学,从法律到逻辑,从图形到统计等等。如果考生按照专业考试的复习方法去准备,不仅范围广如大海捞针,而且时间上也不允许。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分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公务员考试是选拔“谁最具备从事行政工作的能力,谁在未来的行政工作中更有发展潜力”的一种选拔性考试。对“行政能力”的考查,重点并不是专业知识水平,而是一个人的潜能、素质,或者说是考查一个人从事行政工作的能力提升空间有多大。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它告诉我们公务员考试决不是对专业知识的考查。它不像高考、考研那样,考查你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而是要考查你的素质和潜力。虽然题目中涉及语文、数学、法律、逻辑等,但题目只是一个载体,它们所要考查的都是行政工作的基本能力——反应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执行能力,政策水平和思想水平,其核心是行政能力。以“反应能力”为例,国家和地方公务员考试都对考生的反应速度有特别高的要求,具体表现为:阅读速度为每分钟不低于300字,书写速度为每分钟不少于30字,解题速度为每道题不多于50秒。许多考生由于不清楚这个要求,在备考时缺乏相应的速度训练,而是像平时考试那样慢吞吞地答题,或者不知取舍,纠缠于某些难题,在一道题上花费好几分钟,有人则一分钟只能写十几个字,结果到了交卷的时候,行测往往还剩下十几、几十道题没有做,或者申论最后的作文题没有答完。像这样的没有答完的“半边卷子”,要想达到合格分数线恐怕很难。实际上,这样的考生,不管他的学问大小、水平如何,首先在“反应能力”方面就已经不符合国家设定的招录公务员的要求,其被淘汰自然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因此,要参加公务员考试,必须明确考试要求,学会从一个公务员的角度去分析和处理问题,而不能仅仅靠专业知识去得分。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事半功倍。三、最有效的备考方法:“模拟实战”,重点突破。既然公务员考试不是知识性考试,那么,衡量备考效果的关键就不是看掌握了多少知识点,而在于是否掌握了有针对性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所以备考的一切都是为了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成为公考考场上的优胜者。掌握了许多知识却不会运用于公务员考试,就像一个人学了许多乐理知识却不会弹琴一样,是没有多少意义的。针对公务员考试的这个特点,我们倡导一种被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备考方法:“模拟实战”,重点突破。首先要模拟真实考场,按照一定的技巧方法,定时作答定量的真题。首先,模拟实战一定要选择真题,定时定量进行,答题过程中间不能停顿。这样通过一定强度的集中训练,可以有效地适应考试强度的要求。其次,模拟实战要讲究解题方法,而不要一味按照自己的习惯方式去解题。公考的技巧性很强,“瞎蒙乱猜”对于提高成绩不会有什么帮助,所以,要不断强化技巧、总结规律,有效提高解题的效率。第三,模拟实战不是把题目做完一遍就万事大吉了,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实现解题思路和技巧的突破。对于那些自己做错的题和难题,要做详细的试题分析,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在规定的时间里往往不能答完所有的题目,因此,提高解题速度是备考公务员考试的关键。怎样提高解题速度呢?对此,许多考生感到比较茫然。比如行测,我看见一些考生每天拿着题目练呀练呀,有人一道题做了半个小时,有人一上午仅仅做了20道题,这样绝对不行!这种慢吞吞的解题训练对于提高公务员考试的应考能力不会有什么帮助。等到了考场上,作答一道题的时间平均只有几十秒,这才突然发现:材料不会读了,思维拓展不了了,脑子一片空白,所有的复习都等于白费了。再比如申论,许多考生平时总是喜欢拿着什么所谓热点材料看呀看,却难得真正动手写一篇,有的考生甚至直到进了考场才完成了他的申论“处女作”,他们甚至还美其名曰“裸考”。这样的考生可以称之为“博傻”考生。我必须告诉你,你平时看了多少,心里想了什么,阅卷评委都是看不见的,用来评阅的只能是你写在答题纸上的文字。平时慢吞吞地读材料,慢吞吞地想问题,从来不动笔或者很少动笔,恨不得写一篇申论要用一个星期,如果这样复习,到了考场上,需要阅读七八千字的给定资料,还要写2000多字的申论文章,你就会发现像在行测考场上一样:材料不会读了,字也不会写了,脑子一片空白,十几年的书差不多等于白念了。这样绝对不行!必须“模拟实战”,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规定数量的真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考试的强度和难度,熟练申论的答题程序,找到自己答题的节奏,不断提高,不断进步。许多考生认为,备考公务员就是做大量的模拟题。公考实践已经反复证明,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复习备考必须选对训练题,千万不要选那些模拟题、仿真题,或者什么“专家”的预测题,这些题目不仅用处不大,而且由于质量低劣,往往害人不浅。只有那些经过命题组精心打磨的往年公考真题,才真正符合公务员考试的核心要求。因此建议考生要多做真题,不做模拟题。十年来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真题累加起来已经有几百套,如果能够认真研究真题题型、总结真题解题技巧,对提高成绩肯定会大有帮助。不论什么考试,如果考生能事先知道考题并做一遍,相信肯定都能得到高分。当然,谁也不可能事先知道试题,但是却完全可以通过“模拟实战”,掌握公考的命题思路和解题技巧。从往年的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真题看,各种题型的命题思路都相对固定,有些甚至已经成了思维定势。一旦掌握了这些定势,面对试题就不会发懵,就比较容易理清思路,更快地找到解题的突破点。掌握解题技巧,关键是举一反三,并最终掌握解题模型。所谓解题模型,就是解决一类问题的统一方法。备考过程中考生必须经常总结规律,对解题技巧进行模型化。掌握了一种模型,就等于掌握了解决一类问题的金钥匙。可以说,公考成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是否通过真题训练掌握了更多的解题模型和解题方法。公务员考试与人们熟知的各种专业考试明显不同。专业考试的测查范围一般比较明确,因为时间足够,许多人特别是成绩好的学生习惯于一题不落、按部就班地答题,也习惯了得高分甚至满分。这种定势心理在公务员考试中是非常有害的。比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其本质是一种能力、心理测验,在行测的答题过程中,必须有“适当放弃”的心态。甚至说,放弃是行测考试最大的技巧。如果你走进考场,看到第一道题就不会,第二道第三道还不会,于是马上想完了完了,一下子就紧张了。这样肯定不行,必须调整心态。“行政职业能力”得多少分可以算高分?显然不能用学校考试的标准来要求。考满分固然没有可能,像国考考70分也可以算是一种奢望。从近几年国考的情况看,行测的合格分数线稳定在55~60分。而湖南省考难度适当低一些,但真正能上70分的也不多。就是说,省考如果你的行测能得到70分,就可以算是不错的成绩了,因此,你没有必要强求把每一道题都答对,只要能答对70%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允许有30%的题目可以答错。所以,千万不能在一道没有思路、没有把握的题目上纠缠太久,要学会主动放弃、适当放弃。适当放弃可以赢得宝贵的考试时间,这是一条重要的行测备考策略,也是对应考者心态的基本要求。良好的考试心态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通过“模拟实战”来逐步培养。每位考生都应通过多次的模拟实战,熟练掌握考试的节奏,培养自己的“考感”,从而在实战中形成一种既有分寸又能灵活应对、不慌不忙的合理心态,以便更好地适应公务员考试的挑战。
关于2011年国考的备考计划,以下是根据备考时间划分的三种方案:
一、长期备考计划(建议备考时间:一两个月至半年甚至一年)
备考效果的关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备考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些考生虽然准备了两年或三年,但成绩提升有限;而有些考生仅用一两个月便顺利通过考试,这其中的差异值得深思。
由于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尚未公布,考生们可以参考2010年的考纲,并使用2010年国考的复习用书。
具体计划如下:
1. 阅读相关教材,并完成相关练习。
2. 至少完成30套历年行测真题的“模拟实战”。
3. 至少完成20套历年申论真题的“模拟实战”。
4. 及时总结反思,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5. 适当了解时政热点和主流理论(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6. 强化书写和阅读速度的训练。
7. 考试报名后,如有时间可参加天星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国考笔试培训。
二、中期备考计划(建议备考时间:一两个月)
中期备考计划如下:
1. 阅读相关教材,并完成相关练习。
2. 至少完成20套历年行测真题的“模拟实战”。
3. 至少完成15套历年申论真题的“模拟实战”。
4. 及时总结反思,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5. 适当了解时政热点和主流理论(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6. 强化书写和阅读速度的训练。
7. 考试报名后,如有时间可参加天星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国考笔试培训。
三、短期备考计划(建议备考时间:一个月,报名后开始)
短期备考计划如下:
1. 阅读相关教材,并完成相关练习。
2. 至少完成10套历年行测真题的“模拟实战”。
3. 至少完成7套历年申论真题的“模拟实战”。
4. 及时总结反思,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5. 适当了解时政热点和主流理论(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6. 强化书写和阅读速度的训练。
二、报考公务员的基本条件及考试科目
报考公务员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这些条件是国家及主考机关规定的成为公务员的必要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公务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5. 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6. 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8. 报考特殊职位的考生还应具备该职位要求的特殊条件。
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三条,报考公务员,除应具备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具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四条,以下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
公务员考试科目包括:
1.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均为客观性试题。
2. 申论: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考公务员的要求和条件及考试科目
报考公务员需满足以下要求:
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 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以下。
3.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 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 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 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8. 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公务员考试科目:
9.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公共科目笔试分为A、B类职位,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
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时间由招考部门自行通知。自2006年起,A、B类职位都考相同的科目,即《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别命题。
《行政能力测验》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推理判断、资料分析五大部分。
《申论》采用主观题形式命题,省级(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都为5道题。前4道题为问答式,其中包含一道或两道应用文写作题(如发言稿、简报、短评、倡议书等),最后一道题以大作文的形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