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正在准备考研,转眼就大四了。
你选择考研的想法真是太棒了。
我建议你认真学习以下几门课程:乐理、和声、曲式、视唱练耳。这些课程是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的,首先要确保乐理和和声学得好,因为考研时曲式学的内容较多,而视唱练耳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接下来是英语学习,争取把能考的级别都通过,大三时可以报名参加新东方的考研培训班,学习一些模板,确保英语成绩能稳定在40分以上。至于政治,考前报名一个培训班,重点背诵即可。
最后,当然是你所学的专业。你进入大学后跟随的导师非常重要,如果你打算报考本校的研究生,最好是你的专业老师负责带研究生,这样会方便很多。如果不是这样,至少在大三的时候要开始找带研究生的老师上小课。
如果你打算从非音乐学院考到音乐学院的研,最好在大二或大一就确定要报考哪位老师的研,然后去上课,每周或每两周上一节都可以,主要是保持和老师的联系,因为外校考生面临的挑战更大。
最重要的是专业成绩,尤其是曲式学和视唱练耳,这两项加起来共300分,而英语和政治只要能过线当然越好,不过最终拉分的关键还是专业课。
如果你报名后就会知道,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帮助你学习,还能提供真题、答题技巧、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等资料。我个人最大的收获是,报名星纽带后,有人带着我学习,助教老师总是督促我,抽查我的背诵,并时常询问我的学习进度和备考情况,让我感到考研不再孤单,更有动力。因此,我真心感谢星纽带的老师和帮助过我的学长学姐。
音乐考研机构实力排名前5分别是:1、天之韵教育。2、东方艺术教育。3、艺博教育。4、华夏教育。5、华美琴行。
1、天之韵教育
天之韵教育是武汉音乐考研培训机构中的佼佼者,在音乐教育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机构的师资力量雄厚,包括全国考研名师、各高校的知名教授、博士、硕士等。机构不仅提供线下教育服务,还开发了线上教育平台,为广大考生提供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2、东方艺术教育
东方艺术教育是武汉知名的音乐考研培训机构之一,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大部分教师都是985、211高校的博士、硕士毕业生。机构的课程设置也非常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专业课、公共课和强化课等。
3、艺博教育
艺博教育是一家专注于艺术类教育培训的机构,学校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包括全国各大高校的知名教授、博士、硕士等。机构的教学服务也非常全面,除了提供语音课程、视唱练耳课程、音乐欣赏课程等专业课程外,还提供模拟百科和真题解析等服务。
4、华夏教育
华夏教育是一家专门从事艺术类培训的机构,机构的师资力量非常强大,包括全国各大高校的教授、博士、硕士等。机构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考前辅导和学术交流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备战考研。
5、华美琴行
华美琴行是一家专注于钢琴考级、音乐考研等方面的培训机构。机构的教学质量非常高,聘请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和专业的辅导老师。此外,华美琴行的教学设备也非常完备,为学生提供了高品质的教学环境。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考研经验分享
一、作曲系简介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汇聚了原青木关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系、燕京大学音乐系理论作曲科、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作曲专业组,以及全国乃至海外归国的著名作曲家、专家学者为最初的师资队伍。1950年后历届系主任有江定仙、王震亚、杜鸣心、戴宏威、牟洪、刘康华、郭文景、唐建平、郭文景、郝维亚。
该系以培养作曲和作曲技术理论人才为目的,以作曲专业课为核心,依托和声学、复调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管弦乐配器法、视唱听觉训练、电子音乐,以及近现代音乐创作、分析与研究等课程,构成贯通本科、硕士、博士3个教学层次,融教学、科研、创作为一体的作曲教学体系。1982年,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作曲系设有作曲、复调、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视唱练耳等6个教研室,分别承担学科6个方向的教学和研究,面向全院开设作曲、和声、作品分析、复调、配器、视唱练耳等6个方向的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教学内容覆盖了欧洲18、19世纪传统的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同时又涉及到20世纪以来音乐创作的新技法、新观念、新理论与新体系;既包容了不同时期外国音乐作品的构成原理与外国作曲家写作的有益经验,又研究总结了中国音乐作品的构成特点与中国作曲家创作的成功经验。各研究方向自50年代起,便对中国作曲家在自己的创作中努力探索与追求作品的中国风格,做了大量深入细致而富有成效的研究,并不断把这种成果结合到各门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之中,形成了本学科教学体系所具有的特色。
作曲系各学科教授,在国内乃至国际都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例如作曲教研室有吴祖强、杜鸣心、郭文景、叶小纲、唐建平、罗新民、秦文琛、李滨扬、贾国平、郝维亚等,和声教研室有吴式楷、刘康华等,作品分析教研室有李吉提、姚恒璐、向民等,复调教研室有段平泰、于苏贤、杨勇、龚晓婷等,配器教研室有刘霖、郭伟国、董立强等,视唱练耳教研室有赵易山、王时、郝卓娅、王禾等。
70年间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其中很多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作曲家,他们的艺术工作和音乐创作不仅对中国也对世界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作曲系现有在编教师39人,外籍教师4人,外聘教师10人,返聘教师10人;在编教师中有教授19人,副教授12人,讲师6人,助理讲师1人,见习1人,研究员1人;博士生导师23名,硕士生导师34名。
截至2018年9月,作曲系在校学生有本科生126人,硕士生129人,博士生46人。
二、专业信息
初试科目:
1.思想政治理论
2.外语
3.专业课笔试
作曲、和声、作品分析、复调与配器方向:考作曲、和声、作品分析、复调与配器
2021年作曲系拟定招生人数:23(含推免生6人)
参考书目:
1.《曲式学》(上、下),(苏)伊·斯波索宾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2.《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3.《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杨儒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4.《和声学教程》(理论与应用),吴式锴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5.《和声学教程》(上、下),(苏)伊·杜波夫斯基、伊·斯波索宾、斯·叶莆谢也夫、符·索科洛夫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6.《对位与赋格教程》,(法)泰奥多尔·杜布瓦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7.《复调音乐》,(苏)斯克列科夫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交响配器法》一书,由前苏联的瓦西连科所著,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管弦乐法基础教程(第二版)》则是由王宁编撰,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关于近三年的复试分数线,情况如下:
2021年的复试分数线为38/57/346,最终录取了11人。
2020年的复试分数线为38/57/347,录取了10人。
2019年的复试分数线为38/57/340,录取了8人。
接下来是关于初试复习的经验分享:
英语一:
1. 我使用的资料包括:
a) 张剑黄皮书(98-18年)、张剑模拟卷;
b) 单词书选择了红宝书或恋练有词(任选其一,并结合记单词软件使用);
c) 何凯文每日一句(从3月持续到10月,用完两个笔记本);
d) 何凯文长难句(书籍未全部看完,但视频已看完);
e) 何凯文写作高分攻略、潘赟九步搞定考研英语高分作文、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写作(三本书都购买了,任选其一)。
备考经验:
单词:单词书的选择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坚持记忆。我从四月份开始使用恋练有词,配合朱伟的视频学习,之后用手机软件每天复习,恋练有词背了两遍后,我便不再使用单词书和软件,但依然坚持记忆单词,主要是从真题中总结的单词。
阅读:5-8月,我完成了98-05年的阅读练习,10月份之前只专注于阅读,其他题型暂未涉及。由于近年来的阅读题目风格与后面的出题风格略有不同,因此我没有深入分析错题,只是整理了不认识的单词。
11月,按照上述步骤完成16-18年真题的三遍练习,12月完成所有真题的三遍练习,每天任意抽2-3篇阅读练习以保持手感。我还购买了张剑的模拟卷,只做阅读题,查看错题解析和文章译文。虽然模拟题的风格与真题略有不同,但其中的文章质量很高,有助于了解当年的热点。在考试中,我阅读部分只错了2个题目。
关于复习阅读的心态问题,我在做98-05年真题时,阅读部分基本错12个左右,尽管分析真题后有所进步,但仍然错7-8个,让我非常着急。特别是在做2010年阅读时,感觉非常困难,让我三天不敢碰英语。后来做14-17年的阅读,基本稳定在错4-5个,但在最后一个月做18年真题时,居然错了7个,让我非常受打击。现在回想起来,这是因为我在英语上付出了太多,导致做题时无法保持平常心,从而影响了发挥。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复习阅读时,不要过于关注错题数量,相信只要记住单词、分析透彻题目、掌握方法,最终成绩不会差。
作文:我从十月份开始准备作文,先在网上查阅了许多英语作文的经验贴,认为“准备模板和不断练习”是比较靠谱的方法。我购买了三本作文书,第一步是学习每本书的写作逻辑,推荐潘赟的作文书,因为她的逻辑最清晰。我按照潘赟的写作框架,将作文分为科技、社会、环境、品质等主题,将可套用的句子分类套入,最终形成了七个模板。模板形成后,我开始练习,从08年的真题开始,每篇作文都按照模板写作,不断修改完善,并请英语水平较高的朋友帮忙修改。最后,我背了20多篇作文,基本可以应对任何题目。
小作文相对简单,只要字数足够、格式正确,就不会扣太多分。小作文可以分为介绍信、投诉信、邀请信等类型,每种类型写一篇背下来即可。最后,大作文和小作文我一共背了20多篇,基本可以应对任何题目。
新题型:我看了徐家朋的视频,但仍然错很多,对这个题型感到无能为力,需要一定的运气。大家可以参考其他经验贴中的方法。
完形填空:我没有特意复习这个题型,感觉只要认识单词就没有问题。我看了李玉技老师的视频,觉得还不错。
政治:
1. 参考书:
a) 肖秀荣全家桶;
b) 徐涛八套卷;
c) 米鹏三套卷、六套卷、腿姐4套卷、蒋中挺5套。
2. 备考经验:我从七月中旬开始准备政治,每天看一点精讲精练,搭配徐萌萌的视频学习。看完一章就做相应的一章1000题,在纸上写答案,对错题做标记。做完一遍后,再次复习,错题用不同颜色做标记,并记录知识点和错因。第三遍直接看错题。
12月左右,肖八问世,此时各种模拟题陆续出现,我购买了所有模拟题,并做了选择题,对错题做笔记。特别推荐“小白考研”最后出的政治选择题大综合,涵盖了几乎所有模拟题的考点,但由于时间紧迫,未能深入记忆,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最后政治选择题没有做好。
再谈政治备考之道,我的策略是主攻肖八和肖四。肖八的选择题完成之后,我将大题整理在A4纸上,开始背诵。当肖四发布后,我便投入到了肖四的复习中。肖四中不少大题与肖八相似,便于记忆。在考试前的最后一周,网上涌现了大量的肖四肖八分类整理资料,尽管我打印了这些资料,但并未深入研读。之后,我利用三个晚上,根据个人逻辑对肖四的大题进行了整理,每个题目的答案都细分为几个要点(简要),并采用关键词记忆法。复习过程中,我还自行默写答案,以检验记忆效果。考试前,我对肖四的大题复习了五六遍,最终得分预计在40分以上。
此外,关于政治的复习,我认为无需过早开始。我七月份开始备考,后来觉得这个时间点其实过早了。实际上,八月份甚至九月份开始备考也并无大碍,早或晚一个月对整体复习影响不大。当然,如果你对此感到焦虑,也可以选择更早开始。
(3)专业课备考策略
专业课笔试要求:运用弦乐四重奏编制,以给定主题创作奏鸣曲式的呈示部。
基础阶段:首先,以课本教材和新祥旭老师的讲解内容为基础,全面复习知识框架,确保对整个课程的知识结构有清晰、系统的掌握和理解。在习题方面,不必每章都做课后题,只需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练习,但必须认真计算。计算题分值较高,每个步骤都要详细叙述,尽量与书本中的例题步骤一致,避免因步骤缺失而失分。初期,务必完成书本内容和书后习题,并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用于做题,以便对所学知识进行清晰规划,方便后期回顾。
专题真题阶段:在第一轮学习的基础上,第二轮学习应侧重于核心知识部分,即考试重点,需要进行大量真题和专题的练习与研读,加深理解。在这个阶段,不必担心错误,因为错误意味着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需要加以弥补。这轮学习必须深入掌握考点,把握出题形式和应对方法,老师会引导学员复习和巩固提高。真题资料可以到“考研文库”搜集。
冲刺模考阶段:在完成第一轮和第二轮学习后,通过冲刺模考查漏补缺,提升应试技巧。相信通过“基础”+“专题”+“真题”+“模考”的复习过程,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四、结语
时间是最好的裁判,学到的知识会沉淀在细节中。或许短时间内你感觉不到进步,但它已经悄然融入你的潜意识。为了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必定充满艰辛,但收获的那一刻也将成为永恒的记忆。愿你坚持不懈,好运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