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公考编为何如此火爆
1、[学历倒挂现象背后是人才的浪费]“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的话题近期在微博热搜榜上引起关注。江苏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副秘书长燕志华表示,“总体来看,硕博毕业生人数超过本科生并非好事。”“学历倒挂”现象的两面性,反映了当前考公考编的火热,甚至有大学生组团在国内多省巡回考公,“编制”这两年的火爆,背后是在规避风险的影响下,人们的就业观念和思想意识趋于保守,期望重新回到体制的庇护之下。这种保守观念,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倒退。
2、在燕志华看来,这些现象符合社会学经典理论“个体理性有时会导致群体的非理性”。选择考研、考公来规避当下的就业难题、追求“稳定”,对于当下的个体或许是一个“理性”选择,但当全社会更多的个体形成这样的共识后,社会运营总成本自然就升高了。燕志华将这样的现象归结为“人才的浪费”,“对于大多数工作,本科生的学历已经足够。”抱着“逃避就业”而非从事科研的思想升为研究生的同学,占用了进修资源,“还会带来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全国研究生招生5年增幅超5成##为什么家长认为考编很容易#(潮新闻)
二、考公考编热潮何时能退去
1、近年来,年轻人参与考公考编的热情居高不下,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激烈的就业竞争催生了考公大军与考供热现象。
2、在考公考编群体中,出现了巡考、进面等专用语。巡考指的是巡回各地参加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考试,通过多次考试增加上岸机会。进面即进入面试,是指考生的初试成绩达到了分数线,能够进入面试,这意味着他们上岸几率增大了一些。
3、然而,有人并没有认真做好未来规划,就盲目跟风,踏上了寻考路。很多是在考公考编路上的。同行者。他注意到,一些同学没什么选择权,只能被迫去选一些三不限的职业。三不限则是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中不限专业、不限学历、大专以上、不限户籍的岗位。在湖南某高校就读生物工程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小王表示,三不限月薪3000,离家太远,根本就不可能在那里工作。
4、北京某高校经济学类专业的研究生小刘称,衡量自己的需求最重要。在他看来,一些人只是为了上岸而寻考,没有综合考量自身需要和岗位匹配度,即便上岸也可能难以接受,甚至不能融入当地,影响了自身发展,这都是在盲目考。
三、公务员考试真的那么热门吗
以下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公考热度确实在逐年攀升,但这也得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确实的热度在增长,另一方面,所谓的公考热也存在所谓的虚假繁荣。也就是说,根据我的观察,公考热,但也没你看到的那么热。
先说说公考热度确实在增长的原因。
要是在前几年,你问我公务员这份工作到底好不好,我可能会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质,不能一概而论,有人擅长在体制内如鱼得水,有人方便在商海搏击风浪,当不当公务员要看你自己的选择。不过站在2021年的这个时候,尤其是经历了新冠疫情之后,我还是特别提醒你一句,公务员还真就是一个当下最好的职业。
零八年之前的公务员考试可以说不是很热,大家把考公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选择而已,而且还是很鄙视的那种,因为当时中国正经历高速增长,创业投资也比较容易,进入体制内在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没出息的表现,当时考公十分简单,你可以找一找当时的试题,可以说简单的丧心病狂,报考条件的限制也不是很多。
金融危机以来,公考的热度开始急剧上升,因为经济发展受阻,大批人员失业,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这时候,人们回过头看,公务员稳定,待遇较好,社会地位高,这些条件都吸引着被私企毒打的要死要活的年轻人,可以说那次危机开始,公考的热度就开始一飞冲天。题也开始越来越难了。
20年的新冠疫情以来,多少中小企业倒闭破产,多少人因为疫情失业流离,这时候考公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是好工作那么简单,简直是一颗救命稻草,是为生计而考,为生存而考,为活下去而考。而未来公考的竞争压力、题的难度我简直不敢想象。
公务员好不好,你可以不用看网上的评论,你就看线下有多少考生报班买书学习就知道了,这些用脚投票的人撑起了李永新的中公奇迹。
你问我对公务员怎么看,我就问一句,如果有一个工作机会摆在你面前,它稳定不用担心失业,它待遇好不用担心吃不饱,它受尊重不用担心受欺负,而你只要符合报考标准,通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不靠任何关系、不花任何愿望钱,就能入职,你会选吗?而且未来的入职会越来越难,机会会越来越少,你会去选吗?
但是,另一方面来说很多人也就是跟风而已,压根没把公考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事业,只是报了一个名而已,去没去考试都两说,认不认真准备都不一定呢。
但凡是参加过几次公务员考试的人,都会很清楚的知道一件事,那就是缺考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有时候上午一进考场,不少位置就已经空了。等下午一进考场准备考申论的时候,更多的位置就没人了。所以说,你看每年公考那么热闹,报名多么火热,其实存在一定的虚假繁荣而已,真正能稳坐考场,把笔试考完的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考笔试的人里面,凑热闹算一部分,没认真准备算一部分,单纯想凭运气算一部分,仅仅想练手的更是很大一部分。真正想着一鼓作气,破釜沉舟,拼死一搏的考生,顶多就能占报名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我对现在这些媒体渲染的那些全民公考、大众考编的言论嗤之以鼻,估计写报道的那些记者没几个真正考过公务员的。凡是这么写的媒体,就是单纯的吸引眼球,渲染焦虑而已,压根对公考的现状和考生的心态毫不了解。
所以,大家一定要区分啥叫真的考公热,啥叫虚假考公热。比如去年国考报名人数超过200万,有142.2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1.6%,在考试前接近有20%的人弃考,弃考人数达到有史以来最高70万。
因此,很多人不要被那些所谓的报名人数吓到了,真正想考、愿意考、努力准备公考的人所占的比例并不高,而且这些人里绝大多数都不是跟你竞争同一岗位的人。真正想考的人,一定要坚定信心,不畏浮云遮望眼,抱着必胜的信心,胜利的希望一定会随之而来的。
四、当前的“公考热”是否畸形发展
1、其实“公考热”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必然结果。
2、如退休政策的不完善,购房压力的逐渐增大、就业形势的不乐观等多种因素。
3、对于优秀者,很多人都去了竞争激烈的企业上班,他们也有许多人拿到了高薪,成为了“中产阶层”。
4、然而,对于一些学业上一般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文凭含金量一般,在企业中竞争力也很一般,能够成为公务员,显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5、当然,这些年的公考热,也是不争的事实,而公务员的激烈竞争,也为优秀人才进入社会管理中提供了条件。
6、对于很多向往编制的学生来说,他们或许看重的是公务员背后的各种福利。
7、不得不说,对于公务员而言,他们能够保证稳定的收入,能够享受国家工作人员的待遇,而且有些岗位的工作还较为轻松。可以说,是一些学历一般,却家境优渥的毕业生,最为理想的岗位之一。毕竟对于这些孩子,他们根本不用为缺钱而发愁,只是需要一个光鲜的工作而已。
8、当然,对于一些缺乏资源,学历一般的寒门毕业生,考入公务员也是极为不错的选择,也可以通过考编,实现一次阶层的跨越。不过,对于寒门的毕业生,这也是他们最大限度一次跨越,如果想要再进一步,那么就比登天还要难。
9、或许,这也是当下公考热背后暗藏的一种现象。
10、然而,有一部分人对公务员考试的火热态势深感忧虑。他们担忧,这种热潮可能会使得众多优秀人才涌入机关事业单位,进而与企业产生激烈的人才竞争,甚至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11、实际上,公务员考试的火爆背后,反映了公务员职位相对稳定且收入可观的吸引力。
12、近年来,一些新闻报道指出,部分公务员为了补贴家用或增加收入,甚至兼职从事其他工作。
13、这一现象表明,只要合理调控公务员的收入水平,就能有效地筛选人才,让具备能力和勇气的人才进入企业。同时,也允许那些热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进入社会组织管理领域,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
14、从人才梯队角度分析,公务员是国家管理的第一梯队,事业单位人才则是第二梯队。此外,还有一些临时性的用工形式。对于公务员而言,未来有望晋升领导岗位,参与国家政策制定,把握国家发展方向。至于事业单位人员,更倾向于服务大众,提供便捷、温馨的服务,成为政策实施的执行者。这种结构自然也意味着不同的收入福利。
15、因此,通过发挥编制和工资的作用,可以在企业和机关事业用人方面找到平衡点。
16、公考热是否有利于国家发展,关键在于编制内人员的工资薪酬及福利在社会中的地位。只有在大多数高尖端人才不感兴趣,而中等人才觉得尚可接受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最佳平衡。
17、既要为国家管理机构选拔优秀人才,也要为企业输送大量优秀人才。
18、实际上,“公考热”是国家重视管理人才筛选和培养的必然结果。从大局来看,这并无值得担忧之处。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在科研和高尖端领域实现突破,将学生培养成顶尖人才,增加顶尖人才的数量,这才是关键。
19、从这些角度思考,“公考热”实际上是顶尖人才匮乏的另一种表现。期待高校能够关注每一位大学生的成长,培养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