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务员考试科目详解
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涵盖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采用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100分。
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着重考察与公务员职业紧密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评估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涉及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察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信息查找、词语理解、材料归纳、语句判断、隐含信息推断、作者态度判断等。常见题型包括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数量关系主要考察考生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题型包括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考察考生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题型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资料分析主要考察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常识判断主要考察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考察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2、申论是考察从事机关工作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根据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市(地)级以下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套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申论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级以下职位申论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3、报考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编译局、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商务部、文化部、全国友协、中国贸促会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人员,还将参加外语水平考试。
4、报考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特殊专业职位的人员以及报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人员还将参加专业科目考试,考试大纲请在考录专题网站,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公安部网站分别查询。
二、公务员考试科目及内容概览
1.公务员考试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及《申论》。行测科目内容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申论科目内容主要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包括了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侧重法律知识运用)、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这5大模块的内容。
2.公共科目笔试内容包括五大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侧重法律知识运用)、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考试,考试范围和题型,在每次考试启动时,都同时发布公共科目考试大纲,考生可参阅。
公务员考试的科目包括笔试和面试,不论是国考还是省考,笔试的科目都包括《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两个,而到了面试的环节,通常是结构化形式的面试,常见的题型比如背景性问题、行为性问题等。
公务员考试的难度较高,想考出理想的成绩并不容易。
三、公务员考试科目种类与数量
90%的公务员考试只有三科:行测、申论、面试。
7%的公务员考试有四科:行测、申论、面试、专业课。
3%的公务员考试有五科:行测、申论、面试、专业课、体能测试。
一、行测(根据不同地方的考试来分):
多省份联考,山东、四川下半年、内蒙古: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
国考,江苏、浙江:除四大板块外,额外多了数列,国考2022年考试大纲新增数列。
广东、深圳、上海、北京:除了四大板块外,有数列+科学推理+病句。
上海还另有综合知识分析板块,所以公务员考试中,唯一有多选题的板块。
二、申论(考试岗位类型来分):
地市级和副省级(国考专属):题型没有差距,但材料和问题难度更高,字数要求更多,并且副省级相比地市级试卷,对考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很高,考察能力更加全面,整体难度比地市级更大。
很多省份分ABC类:其实就是省属市直岗位、乡镇岗、执法岗的申论,材料不同,问法不同,题目难度A>B>C。
根据专业岗位不同来进行的附加考试,比如国考的银保监、计算机、法律、会计、财经、外语、人民警察都有专业课的考察,上海、广东、北京、深圳、江苏等个别岗位也有。
人民警察和执法类岗位专属考试内容
1、结构化:是指按照事先制定好的面试提纲上的问题一一回答。
2、无领导小组: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考生进行集体面试,通过给一组考生(一般是5—7人)一个与工作相关的问题,让考生们进行一定时间(一般是一小时左右)的讨论,来检测考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由此对考生作出综合评价。
3、结构化小组面试:这种面试方式遵循事先设定的面试提纲,逐一回答问题,并按照既定格式记录面试者的回答,同时进行相互评价。
总体而言,考试内容正逐渐向多样化、复杂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以国考为例,2021年前,考试仅分为副省级和地市级,而2022年行测新增了数列板块,申论增加了执法类内容。不同岗位和考试类型的考试内容各异,面试在考试中的比重也在逐步上升。以四川为例,2019年前笔面比为7:3,2019年后调整为4:6,因此未来公务员考试的竞争将愈发激烈,选拔人才的标准也将不断提升。
四、公务员考试考查内容
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目前包含五种题型。
2、第一类题型是数量关系,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数字推理题目要求考生找出数列规律,选择合适的选项填空。数学运算则类似于奥林匹克数学,涉及非专业数学知识,但无需掌握微积分等专业数学,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
3、第二类题型是判断推理,目前全国考卷中出现了六种题型,包括逻辑判断、图型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事件排序和机械推理。自2006年起,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选取了其中的四种,即逻辑判断、图型推理、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其中,类比推理取代了事件排序。判断推理总体上属于逻辑范畴。
4、第三类题型是言语理解,全国考卷中包括选择填空、病句判断、语句连贯、文章阅读和片段阅读五种题型。中央国家机关近两年的题型选择已相对稳定。
5、第四类题型是常识判断。自2007年起,中央国家机关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仅考法律常识,其他如人文、经济等常识不再涉及。这一变化实际上有助于考生复习。当然,有人可能会质疑,这种变化是否对学习法律专业的考生更有利。
6、第五类题型是申论,即根据给定材料提出问题。材料字数一般在4000至8000字,中央国家机关材料字数较多,一般在8000字左右,通常提出4至5个问题。
7、申论考试大纲中指出,“通过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考察应试者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申论考试的目的是考察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国家公务员考试到底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