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流程及地点
1、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可以通过参加培训机构或自行在网上完成。
2、考生需在其户籍或居住证有效期内申领地的教育局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对于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在就读学校所在地报名。
3、备考教师资格证,首先需了解考试概况。无论是幼儿、小学还是中学教师资格证笔试,都必须通过综合素质(科目一)的考试。不同学段虽考察难度不同,但考试题型基本一致,包括单选、材料分析和作文,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教师应有的职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素养、文化素养及基本能力。其中,写作能力在基本能力中占较大比重,需要考生投入更多精力。
4、此外,三个学段都会考察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科目二),因其主观题较多,如简答和材料分析等,考生不仅需理解知识点,还需进行记忆。
5、对于报考中学教师资格证的考生,还需考察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三),主要考查所报考学科的专业知识。
6、笔试通过后,还需参加面试,面试包含结构化答题、试讲和答辩三个环节,主要考察考生的教学能力和应变能力。
7、了解考情后,考生需针对性地复习,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打下坚实基础。
8、此外,加强练习也非常重要。掌握知识点仅是基础,还需要大量练习,可通过模拟题或历年考题进行练习,熟悉考试形式和侧重点,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
9、以上信息参考百度百科-教师资格证。
二、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地点及注意事项
教师资格考试报名通常在当地的教育局指定的报名点进行。以下为具体说明:
取得教师资格后,可在相应等级的学校和机构任教。例如,中职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只能在中专、技校、职高或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职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伪造教师资格证者,五年内不得申报。
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察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凡已有或准备取得大专学历的考生均可报名参加。具体考试内容请参考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受委托的高等学校的有关规定。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的许可证。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可直接获得教师资格证,而非师范类和其他社会人员需要通过认证考试等一系列测试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
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以下为申请教师资格的学历条件:
幼儿园教师: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小学教师资格: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初中教师资格: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要求持有高等师范本科学校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则需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拥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需具备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则要求持有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对于在校生(大二、大三、应届毕业生),凭学生证或相关证明即可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需参加教育学、心理学补修、测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评,并取得合格成绩。普通话水平需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并取得相应等次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此外,还需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和精神病史,通过县级以上医院体检。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向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提交以下基本材料:(1)本人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2)身份证原件、复印件,户籍原件、复印件和工作单位证明(或所在乡镇、街道证明);(3)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4)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出具的《××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体格检查表》;(5)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6)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7)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申请人员,需提供《××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合格证》及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成绩证明;(8)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还需提供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9)近期二寸免冠半身正面相片两张。
考核申请人是否具备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资格认定中的重要内容。热爱教育事业,思想品德好,能为人师表,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和思想品德、文化科技教育,能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等,都是准备执教的人应当具备的素养。为此,鉴定要对申请人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面试(答辩)、试讲和心理测试。
教师资格证书由教育部统一负责印制,全国通用。取得教师资格者可在本级及以下等级的学校和机构中任教。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者只能在中专、技校、职高或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使用假教师资格证者,一经查出,五年内不得申报。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最早的教师资格制度起源于1782年的美国弗蒙特州,后来西方主要国家也陆续确立教师资格制度。上个世纪中叶,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教师专业化浪潮。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据是《教师资格条例》。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依法取得教师资格。为了满足应届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投身于教育事业的迫切愿望,提高就业竞争力。
凡报名当年年底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具备《教师法》规定教师资格条件并愿意从事教师工作的中国公民,均可申请并依法认定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含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师范类:往届毕业生需准备以下材料:1、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2、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3、《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在职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提供,非在职人员由其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供);4、本人填写《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5、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合格证明;6、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应届师范生可在其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向就读或拟任教学校所在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提出认定教师资格申请,申请时以学业成绩单代替学历证书,思想品德鉴定表由在读学校提供。其余要求与往届生相同。上述材料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审查合格后,方可领取教师资格证书。
非师范类:与师范类应届、往届毕业生需准备的材料基本相同。只是在初审合格后,须参加由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组织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考察,并提供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成绩证明。如果符合条件,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将在相应的受理期限内通知认定结果。
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和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春季、秋季各有一次受理资格认定时间。考试课程及时间非师范毕业生(包括在职人员和非在职人员):考试课程按所报类别分为:高级教师开考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学(含中等职校)教师开考教育学和中等教育心理学;小学教师开考教育学和小学教育心理学;幼儿教师开考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及卫生学。每学期开考一次。
根据有关规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受理幼儿园、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地(市)州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受理高级中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及其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认定;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受理高校教师资格认定。据省教育厅有关部门介绍,为方便高校毕业生择业需求,拟定从明年起在高校学生毕业在读期间或离校前,完成自愿从事教师职业的毕业生教师资格考试及认定工作。
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点,教师资格证可以分为6类:1、幼儿园教师资格;2、小学教师资格;3、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统称初级中学教师资格);4、高级中学教师资格;5、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6、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作为一个考取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的学姐,想分享以下经验: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根据类别不同,分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面试分为结构化、试讲、答辩三部分。笔试时,要提前准备好中性笔、铅笔、橡皮等工具。教师资格证的官方报名网站为中国教育考试网。面试主要考核申请人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学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
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不妨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浏览一些往年的优秀试讲视频,这样能够帮助你积累宝贵的经验。我个人就是通过观看许多已经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的前辈们的分享,受益匪浅。
面试当天,务必保持心态放松,展现出自信大方,体现出作为一名教师的气质,这将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自身就曾在这点上吃过亏,在初次面试时过于紧张,以至于声音颤抖,遗漏了诸多内容,未能通过。后来,通过不懈的练习和情绪管理,我逐渐克服了紧张,最终成功通过了面试。
笔试和面试均通过后,需密切关注当地官方网站发布的教师资格认定公告,并按照要求完成认定程序。
在教师资格认定过程中,需提前准备申请材料,这些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户籍证明或居住证、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普通话水平测试证书、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以及一寸证件照等。具体所需提交的材料,应以当地认定机构发布的公告为准。
进行教师资格网上申报时,需登录中国教师资格网,点击“教师资格认定申请人网报入口”进行注册。注册成功后,选择认定机构并填写相关申请材料,填写完毕后确认信息并提交。
申请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将准备好的材料送达现场确认点。在此过程中,请注意以下几点:1、现场确认的信息需与网上申报的信息保持一致;2、体检需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进行。
认定机构完成现场审核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申请人需凭身份证原件在规定时间内到现场确认机构领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