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业编制与公务员的差异
在身份、工作内容、稳定性和收入等方面,事业编制与公务员存在显著差别:
(一)公务员,全称为国家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职位按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通过国考、省考、选调生招录。
(二)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通过事业单位招考或者事业编人才引进招录。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事业单位就是负责公共事业的人员,而行政机关则是负责管理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
二、公务员与事业编的工作内容差异
公务员从事综合管理工作、行政执法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
以下是对这些工作内容的通俗解释:
1. 综合管理工作,即制定政策、推进落实、督导检查、行政审批等。例如,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福建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意见》,石家庄市政府出台《石家庄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等,这些都是公务员的日常综合管理工作。
2. 行政执法工作,如城管追逐小贩、交警贴罚单、市场监管局对疫情期间乱涨价的商家罚款、生态环境局对排污企业责令停产整顿等,都是行政执法工作。
3. 专业技术工作,如飞行器驾驶、船舶轮机、法医勘察现场等,都是专业技术工作。
文化单位、电台、电视台、报社、博物馆等,以及幼儿园、中小学、高校等教育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都是事业编。乡镇卫生院、医院、疾控中心等卫生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也是事业编。此外,以前很多科研机构也是事业单位,现在大部分已经改制为企业,只有少数保留事业单位性质。
一些地方行政编制不足,需要委托下属事业单位行使行政执法职能。例如,一个县的农业农村局,下设农业农村执法大队,委托其行使执法职能。行政执法队伍因历史原因导致编制构成复杂,目前有事业编、参公、公务员三种身份,不同系统甚至不同地区都有不同。
市民中心、公积金中心、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的收材料盖章制证人员,相当一部分是事业编。当然,也有很多单位的服务中心是公务员在做,这和行政执法一样,还是涉及行政编制是否充足的问题。
三、公务员与事业编的稳定性差异
公务员是目前稳定性最高的体制内身份,一般很难被辞退。以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为例,各系统几十个行政单位合并、拆分、隶转甚至取消,但公务员没有任何人丢身份或丢饭碗。
事业编的稳定性相对复杂。国家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改革,最终目标是减少三千万事业编制人员。事业单位不是行政机关,本来是因为需要干活儿而设置的单位,后来异化为衙门,这是不正常的。最近几年的改革就是让事业单位回归正常。例如,2018年机构改革中明确要求事业单位不得称“局委办”,很多名为某某局的事业单位(包括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都摘了帽子,这被称为“局改中心”。
其次,去编制化,各省已经悄悄搞了很多年。大多数人没注意罢了,学校医院新进人员没编制已常态化,很多事业单位招考根本不提编制这个事儿,很多人考上后以为自己有编制,其实没有编制或编制不在个人。
最后,改革后事业单位一部分转企业(设计院、检测机构等),一部分转参公(社保中心、执法队等),一部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工作人员占用编制但不拥有编制的员额备案制或直接人事代理(如高校、医院)。
收入是大多数人最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事业编教师收入不低于公务员平均收入,这个在全国可以基本落实。一旦某地达不到公务员平均水平,当地教师一般就会马上有上访甚至其他更极端的行为。这导致很多地区教师收入高于公务员,以郑州市为例,当地公务员年收入约9万元,当地中小学老师年收入约12万元。
医院正式在编人员收入更是远超公务员收入,一般最少是当地公务员的2到3倍,这个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说了。
但并非所有事业编人员收入都高于公务员。例如,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的同级别事业编收入一般只有公务员的80%左右。类似的还有各种承担行政执法、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事业单位,其正式人员收入也略低于同级公务员。
二、公务员考试与事业单位考试的区别
国家:中组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地方:省、市委组织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用人单位上报岗位需求,事业单位考试发起机构是各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事业单位:各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公务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务员管理司、各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所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考试中心或公务员管理局。
事业单位:用人单位委托省级和地级市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所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考试中心命题和组织报名、考试并交用人单位成绩名单,部分单位自行命题组织实施。
公务员:每年一次,各省、市一般每年招考一次,有的2次,警察招考可能单独举办。
事业单位:无全国招考,多为全市和县级统一招考,一般是各个单位发公告招考。
事业单位:考试一般规模大的采取网络报名,人数少的采取现场报名。
公务员:笔试国家均只考行测、申论,个别省有公基和专业课,警察加体能测试和心理测验。
事业单位:一般考公共基础知识、申论或行测、申论与公文写作、专业测试。
公务员:会设置总分最低线,个别设单科最低线。
事业单位:考试笔试和面试基本上各占一半,有的四六开,一般无最低分数线。
公务员: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通知用人单位,北京市考试: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公务员管理处命题并组织实施(非考试中心)。
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指导下自己组织。
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在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站各省公务员考试则发布在各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考试中心网站。
在各级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才网站上,发布的职位信息均为各用人单位的官方网站信息。
对于公务员职位,用人单位需将所需的职位数量及具体描述上报至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务员管理司(针对国家层面)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考试中心(针对省级层面)。
而事业单位的考试安排则由本单位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自行决定,并需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
在公务员的招聘过程中,各用人单位会分别指派人员对报考者进行审核。
事业单位的考试通常将审核环节与报名环节合并进行。
### 公务员考试与事业单位考试的区别
1. 事业单位的笔试中,《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是一项公共科目,许多省份在联考和统考中都会采用此试卷。该试卷包含100道客观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题型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推理判断、资料分析等五个部分。
2. 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无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省级公务员考试,无论是省级还是市级的公务员岗位,都会涉及这一科目。试卷由120道客观题组成,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题型同样涵盖常识判断、言语理解、数量关系(15题)、判断推理、资料分析。
3. 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在不同岗位和级别上的内容区别不大,重点考察对国情社情的了解、基本的行政管理能力,内容涉及法律、经济、时政、党史、历史地理等;言语理解与表达要求考生快速理解文字材料的内涵,题型包括选词填空、填写语句等;数量关系通过数字的推理和运算来考察,类似于小学奥数;判断推理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但每个小类的内容有所不同,如逻辑判断中的真假命题、图形推理中的立体图形等,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出现的频率较低;资料分析主要考察对图文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常使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材料,事业单位的考试类似,但题量较少。
4. 事业单位考试的《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题型会根据不同的岗位类别有所变化。事业单位分为ABCDE五类岗位,其中D类中小学教师类和E类医疗卫生类不包含资料分析,而是策略选择,主要是在特定情境中选择最佳处理方法;B类数量关系改为数量分析,文字材料更多,数量关系更复杂;资料分析改为综合分析,词句含义更为隐晦,类似于高考语文的第一道阅读题。
5.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作为公务员考试的科目,其难度略大于《职业能力倾向测验》。